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爱浸心林护成长 法润北疆践使命
记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王爱林
  发布时间:2022-10-20 15:05:49 打印 字号: | |

王爱林,女,汉族,1979年8月出生,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人,2004年4月参加工作,200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历任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现任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法官,兼任通辽市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等。

王爱林曾先后获得“全国双百政法英模”“全国优秀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北疆楷模”“内蒙古自治区政法系统英雄模范”“内蒙古自治区十佳法治人物”“内蒙古好人”等多项省部级荣誉。她所在的少年审判法庭获得“全国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优秀少年法庭”。以她名字命名的“爱林工作室”已成为当地的青少年维权法治中心、学生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未成年人心理辅导阵地,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首届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成为内蒙政法系统一张闪亮名片。

王爱林扎根民族边疆地区基层法院近二十年,忠诚敬业,甘于奉献,以化解社会矛盾为己任,全心全意为百姓排忧解难。她用责任与爱心诠释着法律的庄严与温度,捍卫着各族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她全心全意关爱失足未年人,一心只为少年谋,让一个个曾经迷失的青春回到了阳光之下,被人亲切地称为北疆草原上的“法官妈妈”。

历生死痛 立志爱之裁决

从事审判工作以来,信访办公室、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工作业绩突出的王爱林多次被评为办案标兵、办案能手、调解能手、先进个人。出于母爱的天性,她对未成年人案件更为关注。少年法庭的同事们说,这工作,一定要有爱心、有耐心。

爱,不是王爱林的专利,但,却是她的特长。

2010年初,王爱林突然诊断出膀胱癌,让她一度陷入苦痛和绝望。漫漫就医长路,病危通知,大型手术,她数次与死亡擦肩走过......在无数次汗透重衣的疼痛中,她忽然惊醒:生命的价值何在?她能为社会留下什么?

三十而立。生死边缘走过来的王爱林,就在病床上立了一个志向,她要做她最想做的事。2014年,身体刚刚恢复的王爱林便主动申请调到少年法庭从事未成年人审判工作。

仿佛涅槃重生。从此,“法官妈妈”,成了她新的称号。挽救失足儿童,成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当王爱林第一次看到审判台下几个瘦瘦小小、面色苍白的失足少年时;听到他们稚嫩地问着“开完庭能让我回家吗?我还能回学校上学吗?王爱林的心被揪得紧紧的,难以喘息。她一定会按照程序,严谨、肃穆地敲下法槌,但,也不能让孩子的未来碎在这一记法槌之下。

爱之深,必为其长远计。王爱林认为,少年审判,惩罚不是目的,关键在挽救。如何彰显国家少年司法的温度,是时代赋予少审法官的大命题。在涉少审判工作中,王爱林坚持寓教于审,惩教结合,不断探索审判教育新机制,创新总结出庭前、庭中、庭后“三个三”工作法,同时建立了庭前心理干预、社会调查、帮教安置等系列工作机制。

“三个三”工作法突出司法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庭审前走访、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被告人;庭审中释法明理,因案审理,因人施教,扩大法庭教育的效果;庭审后积极回访,跟踪帮教,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复学或就业,防止其再次犯罪。为未成年被告人接受改造、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三个三”工作法,用滴水穿石的韧劲,改变了涉罪未成年人“一步错、步步错、破罐子破摔”的错误心理,打开了失足少年的心结。从庭前、庭审和庭后,王爱林宁愿多走这“几步”,甚至几十步、几百步,只要能挽回孩子们走错的这一步!

为少年谋 倾力爱之帮扶

2018年,“爱林工作室”正式成立。王爱林和同事建立庭后跟踪帮教机制,定期走访服刑人员的未成年人子女,帮助他们复学、上学,对判刑后已成年的被告人积极安置就业。通过与劳动就业培训机构等安置基地合作,学习计算机、汽车修理等,帮助他们最少掌握一门就业技能,成为新时代建设的生力军。

未成年被告人小强是一名高三学生,因涉嫌寻衅滋事在押。王爱林在审阅卷宗时想到,这时已临近高考报名的最后期限,如果小强不能如期报名,明年他就无法参加高考。王爱林紧急赶往几十里外小强家所在村子。原来在小强很小的时候父亲出车祸,几乎成了植物人,小强的母亲独自一人拉扯两个孩子,照顾瘫痪的丈夫,生活特别艰辛。案发当日,小强看到母亲和姐姐与一个嘲笑她们的妇女正在厮打,一时激愤也上前参与,导致该妇女轻伤住院。了解原委后,王爱林马上赶回单位,申请为小强变更强制措施。几经奔走协调,终于在报名期限截止前,陪着小强顺利报名。王爱林又多次往返奔波,做思想工作,双方最终达成和解,法院对小强判处缓刑,小强才得以安心备战高考。案件审结后,王爱林却一直放心不下,坚持跟踪回访,关注小强的成长,给予他帮助。终于,小强顺利考上大学,还被沈阳铁路局提前录取。上班第一天,小强第一时间给王爱林打电话:“阿姨,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做个好人!”

截至目前,“爱林工作室”已帮教1000余名少年犯,其中100余名在校少年犯得到复学。这些新生少年认真悔改,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已学成一技之长,具备了独立谋生的能力。这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走向新生的鲜活少年,是一个个重新获得幸福的家庭。

行温暖事 赓续爱之精神

消除青少年犯罪,重在预防和控制。依托“爱林工作室”,王爱林又整合起法院、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为更多的孩子提供法律知识的学习机会。

王爱林所在的通辽市,是全国蒙古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为了更好地服务民族边疆地区各族群众,“爱林工作室”专门培养“双语法官”、“双语讲师”,她们的足迹从社区、村屯、企业,走向更多的嘎查牧铺。“爱林工作室”全面启动“法治进校园”活动,在民族边疆地区77所学校全面覆盖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通过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以案释法巡回法治课、巡回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对各族青少年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特别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启动“复苗工程”等专项行动中,“爱林工作室”持续发挥品牌效应,在普法宣传、预防犯罪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果。已在各学校开展巡回法治课、巡回模拟法庭等1000余场,并先后邀请数万名师生、家长到法院旁听庭审。从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延伸到做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志愿帮扶、普法宣传等多个方面,“爱林工作室”已成为民族边疆地区多功能的法治教育阵地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二课堂,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优质的司法力量。

王爱林在深入学校、社区、嘎查开展活动时,发现还有一些特殊群体孩子需要帮助,“爱林工作室”的工作又从矫治挽救失足少年、普法宣传延伸到关爱帮扶其他重点未成年群体。在未成年人工作领域不断延伸长度、拓展宽度。在社会各界支持下,王爱林还开展了“一对一”助学帮扶项目,由法院干警、工作室志愿者分组资助各族贫困学生。目前该项目已为贫困学生提供12.8万余元助学金。

如今,“爱林工作室”已经汇聚了社会各界志愿者。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他们全部投入抗疫工作中;听闻血库告急的消息,大家纷纷去献血......王爱林还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帮扶服刑妇女、刑满释放妇女、受邪教裹挟妇女等特殊群体,建立健全心理疏导、特殊群体帮教于一体的妇女维权服务工作模式。常态化对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进行社会公益活动。

在庭上,她是执法如山的法官;在庭下,她是施爱如雨的心理咨询师、普法宣讲员、新时代志愿者。在她心中,有法,也有情。从少年法庭的审判,到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到预防未成年犯罪,再到志愿服务情暖万家,王爱林一直践行着她的为民初心——爱浸心林护成长 法润北疆践使命。


摘自内蒙古长安网9月1日

 
责任编辑:刘圆圆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报

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