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风采
用爱重塑孩子心灵的“法官妈妈” ——记全区政法系统英雄模范王爱林
  发布时间:2022-02-17 11:37:02 打印 字号: | |


17年前,她以第一名的身份考入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成为一名人民法官。 


17年间,她手持法槌,爱岗敬业,以巾帼不让须眉的韧劲,维护着公平正义。 


期间,她曾经患癌,但她没有被病魔击倒,反而与之赛跑,致力于关爱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志愿帮扶等工作,用爱重塑孩子们的心灵,被亲切地称为“法官妈妈”。 


她,就是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王爱林。在日前举办的全区政法英模座谈会暨内蒙古政法系统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她作为政法系统英雄模范受到表彰。 


时间拉回到2014年,那一年,王爱林刚刚从审判监督庭调到少年法庭从事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新鲜劲儿还没过,她的心灵就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第一次看到审判台上那些瘦小、面色苍白的失足少年;看到守候在法院门口,追着远去的囚车捶胸顿足哭喊的父母;听到失足少年问自己:“法官阿姨,我想妈妈,开完庭可以让我回家吗?”……一幕幕撕心裂肺的场面,让同样作为母亲的王爱林感到心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攥紧,无法呼吸。 


可是,法不容情。王爱林陷入了沉思,难道自己能做的仅仅是严谨、肃穆地重重敲下那一记法槌吗?她下定决心,要尽力帮助每一个失足少年以及他们的家庭,引导这些孩子们真诚悔过,走向新生。 


2015年,临近新年的冬夜,一个寻衅滋事案件的卷宗,引起了王爱林的注意。 


此案案情清晰明了,未成年被告人李强是一名高三学生,然而,由于被害人一方还未得到赔偿,矛盾尚未化解,本应备战高考的李强还处于被羁押状态。王爱林突然想到,这时正是高考报名的最后期限,如果李强不能如期在网上报名,来年就无法参加高考,这不是要影响孩子的一生吗? 


于是,她争分夺秒,立即向单位汇报,几经奔走、协调,李强顺利报了名。最终,李强被判缓刑,如愿参加了高考,现在成了一名高铁司机。 


“王姨,我现在不光有了一份好工作,还能照顾家人,衷心感谢您当年对我的挽救和帮助……”多年后,读着李强的来信,王爱林流下了欣慰的泪水。 


“许多失足少年,本性并不坏,只是迈错了一步。”这件事使王爱林意识到,关于未成年人审判,自己需要做更多的事。于是,2018年,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爱林工作室在科尔沁区人民法院成立了。 


开展“一对一”助学帮扶项目,累计为贫困学生提供11.2万余元的助学金;定期走访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特殊家庭儿童、病弱青年,让那些常常被“遗忘”的角落也充满阳光;主动配合学校及有关单位,以多种形式、多渠道对少年儿童进行早期预防性法治教育,目前已覆盖通辽市所有院校。从矫治挽救未成年被告人,到关爱、帮扶其他未成年人群体,爱林工作室在未成年人工作领域不断延伸长度、拓展宽度。 


“2019年度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十大创新案例”“自治区第二届青年公益创投大赛金奖”“自治区首届优秀志愿组织”……现在,走进爱林工作室,满墙的荣誉引人注目。“在全区,爱林工作室不敢说有多大知名度,但在学生和家长中,那绝对是人尽皆知。”王爱林的同事崔文秀说。 


今年,一个喜人的数字摆在了王爱林眼前:通辽市未成年人刑事犯罪人数同比下降35.88%。“可别小瞧这个数据,它的背后是一个个走向新生的少年,也是一个个重新获得幸福的家庭。”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成效,王爱林会心地笑了。 


多年来,扎根基层的王爱林荣获全国优秀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诸多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可她却常常说,在自己心中,最高的荣誉,莫过于孩子们叫的那一声“法官妈妈”。

 

 
责任编辑:郝佳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报

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法院网